《简单电路》教案

时间:2025-10-26 17:17:29
《简单电路》教案

《简单电路》教案
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时常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。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简单电路》教案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《简单电路》教案1

教材分析

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,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: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?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。

学情分析

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、分析实验现象,并能总结概括,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,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,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。

教学目标

1、知识目标: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,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,了解线路的用途。

2、能力目标: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,并用图进行记录,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。

3、情感目标: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,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,加深对线路的理解。

教学重点

1、使用相同的材料,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。

2、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。

教学难点

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

教学准备

每小组小灯座2个、电池盒1个、1号电池1节、导线4根、小灯泡2个、记录纸若干,记号笔1支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入新课:

1、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2、游戏:老师这儿有只箱,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?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,看一看,描述一下,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。

3、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: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,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。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?

4、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(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)

二、猜想探究。

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,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灯泡为什么发光吗?需要什么重要条件?

1、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?

2、汇报你的实验方案?

3、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,我们要做什么?(实验)

4、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?

5、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?

6、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。

7、学生汇报得出结论

8、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?有什么特点?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?

三、实践活动

1、再提供1个小灯泡、1个小灯座、3根导线,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。

2、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。

3、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实验现象,老师给大家做了这样的教具先观察,通电后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?

4、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?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!

5、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?

6、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,当尝试成功后,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。

7、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,以便交流。

8、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,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,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,并画出电路图。

9、实验结束,小组汇报,互动交流。

四、活动延伸

1、挑战: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,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?

2、讨论他们的想法,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。

3、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

4、老师也找到了几张生活中有关的线路图片,我们一起来看,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吗?

5、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?

6、通过本课学习,你什么收获吗?

五、课后作业

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,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

板书设计:

简单电路

电池导线用电器(电池盒和小灯座)

连接方法

点亮小灯泡

学生学习活动评价:

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,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、有思维的个体,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,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,相互补充,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;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,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,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,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。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,生活处处皆课堂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,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。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“猜想结果”到最后的“表达交流”,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。

《简单电路》教案2

【教学目标】

科学概念:

1、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。

2、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,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。

3、使用相同的材料,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。

过程与方法:

1、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。

2、观察、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。

3、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。

情感态度价值观:

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1、使用相同的材料,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。

2、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每小组小灯座2个、电池盒1个、1号电池1节、导线4根、小灯泡2个、记录纸若干,记号笔1支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活动导入:

1、连接比赛:每组一节干电池、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,把小灯泡点亮。

2、讨论: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,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。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?

3、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(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)

二、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,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。

1、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、电池盒,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。

2、讨论: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?怎么使用?

3、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,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:

(1)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?

(2)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?

(3)导线怎么连?(指出弹簧接线头的 ……此处隐藏6284个字……对“或”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,理解记住“或”逻辑的真值表。

(3)演示“或”门电路实验,如图2。10—8。

点评: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,理解“或”门电路实现“或”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,为下阶段探究“非”关系及“非”电路作准备。

3、“非”门教师:(投影)教材图2。10—9

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。体会“非”逻辑关系。教师: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,断开定义为0,灯泡亮为1,熄为0,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。说明什么是“非”逻辑。学生:讨论,得出结论: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,叫做“非”逻辑。教师指出:具有“非”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“非”门电路,简称“非”门。符号:。教师:请同学们自己画出“非”门的真值表。如下表。

教师: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。让学生了解几个“或”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“非”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。投影:

演示“非”门电路实验,结果如图2。10—13。

(三)实例探究投影:

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,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。

学生活动

作业

1、思考并回答p81“问题与练习”中的题目。

2、课下阅读课本80页“科学漫步”中的文章《集成电路》。

板书设计教学后记

《简单电路》教案9

课型

新授课

教学目标

(一)知识与技能

1、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,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。

2、知道“与”门、“或”门、“非”门电路的特征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。

3、初步了解“与”门、“或”门、“非”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

(二)过程与方法

突出学生自主探究、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。

(三)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
1、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;

2、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;

教学重点、难点

重点

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。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。

教学方法

探究、讲授、讨论、练习

教学手段

声光控感应灯、投影仪、多媒体教学设备、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、电压表等

教学活动(一)引入新课

(1)演示:一盏神奇的灯

接通电源,灯不亮;有声,灯不亮;挡住光线,全场安静,灯不亮;挡住光线,拍手,灯亮。点评: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,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。(2)教师简介:身边的“数字”话题:数码产品、数字电视、DIS实验、家电等。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“智能”化逻辑关系,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逻辑电路。(二)进行新课

教师介绍:

A、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(1)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:“有”,或者“没有”。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。(2)调节收音机的音量,声音连续变化,声音信号是“模拟”量。(3)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:

点评: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。B、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“是”与“非”,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,因此,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“是”与“非”的逻辑功能。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---门电路。1、“与”门教师介绍:所谓“门”,就是一种开关,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,如果条件不满足,信号就被阻挡在“门”外。

教师:(投影)教材图2.10-2

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、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。体会“与”逻辑关系。

思考与讨论: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“与”逻辑关系。

教师指出:具有“与”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“与”门电路,简称“与”门。

符号:。

(1)“与”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,寻找“与”电路的真值表

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,断开定义为0,灯泡亮为1,熄为0,图2.10-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。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。投影:

(2)总结“与”逻辑关系: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,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,结果才会成立,这种关系称为“与”逻辑关系。

点评: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“与”逻辑关系间的联系,对“与”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,理解记住“与”逻辑的真值表。(3)演示“与”门电路实验,如图2.10-5。

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,理解“与”门电路实现“与”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,为下阶段探究“或”关系及“或”电路作准备。

(4)声、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:2、“或”门

锁门方式的讨论,引入“或”门:家中的门锁能用“与”的关系吗?学生讨论:不能用“与”的关系。

教师:(投影)教材图2.10-6

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、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。体会“或”逻辑关系。

教师指出:具有“或”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“或”门电路,简称“或”门。

符号:

(1)“或”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,寻找“或”电路的真值表

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,断开定义为0,灯泡亮为1,熄为0,将表3制成表4。表4就是反映“或”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。投影:

(2)总结“或”逻辑关系:在几个控制条件中,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,结果就会发生。这种关系称为“或”逻辑关系。

点评: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“或”逻辑关系间的联系,对“或”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,理解记住“或”逻辑的真值表。(3)演示“或”门电路实验,如图2.10-8。

点评: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,理解“或”门电路实现“或”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,为下阶段探究“非”关系及“非”电路作准备。

3、“非”门

教师:(投影)教材图2.10-9

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。体会“非”逻辑关系。

教师: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,断开定义为0,灯泡亮为1,熄为0,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。说明什么是“非”逻辑。

学生:讨论,得出结论: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,叫做“非”逻辑。

教师指出:具有“非”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“非”门电路,简称“非”门。

符号:

教师:请同学们自己画出“非”门的真值表。如下表。

教师: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。让学生了解几个“或”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“非”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。投影:

演示“非”门电路实验,结果如图2.10-13。

(三)实例探究

投影:

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,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。

学生活动

作业

1、思考并回答P81“问题与练习”中的题目。2、课下阅读课本80页“科学漫步”中的文章《集成电路》。

板书设计

教学后记

《《简单电路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