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《白杨》教案锦集七篇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白杨》教案7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《白杨》教案 篇1教学目标
1、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,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。
2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。
3、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。
4、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,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时间 2课时
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。
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。
第一课时
教学要点
提示课题初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;自学生字新词,学习第1段。
教学过程
一、审题。
1、揭题读题。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?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(简介大戈壁)
2、设置悬念。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?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。
二、初读课文,感知大意。
1、按要求自学课文。
(1)一边读课文,一边想一想: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?
(2)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。
(3)划出不懂的地方。
2、检查自学情况。
(1)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。再进行归纳: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。
(2)生字新词的检查,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。如浑黄一体,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。
(3)指名读课文,及时进行讲评。
(4)质疑问难。
三、学习第一段。
1、第1自然段: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?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?
2、第2、3自然段: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?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?
3、用虽然--但是--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。(例:虽然环境十分恶劣,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。)
4、指导朗读,加深理解。
四、课堂练习。
课后习题4。
第二课时
教学要点
学习学习提示;读懂第2、3段,总结全文,。
教学过程
一、听写词语(课后习题4)
二、学习学习提示。
(1)默读学习提示: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?
(2)强化对方法的理解: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?
三、学习第二段。
1、默读思考。
(1)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?你是怎么知道的?
(2)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?
(3)从字面上看。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?
2、交流自学情况,及时给予评价。
3、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。完成课后习题2。
4、朗读指导。
四、学习第三段。
1、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?把它们划出来。并认真读这些句子,体会这样写的好处。
2、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?
3、课文的最后一句话,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?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?
五、总结全文。
1、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?
2、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?(随机进行朗读指导)。
3、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,
六、课堂作业。
1、填空。
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,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( );几棵小树指是( );风沙指的是( )。
2、完成课后练习。
参考资料:
一、关于课后习题
1、第1题:概括地说,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。具体见第1自然段。
2、第2题:第(1)句为哪里需要它。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,发芽,长出茁壮的枝干;第(2)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,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。
3、第3题:第(1)句是有疑而问;第(2)句是自问自答;第(3)句是无疑而问,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,即没有这么大的伞。
《白杨》教案 篇2【教学目标】
1.学会本课6个生字,正确读写“戈壁、清晰、浑黄一体、高大挺秀、大伞、抚摸、介绍、边疆、陷入”等词语。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。
3.抓住重点语句,联系上下文,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。
4.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。
【教学重点】
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。
【教学难点】
1.体会文章的写法,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。
2.体会父亲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情怀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(板书:白杨)
1.“白杨”是一种树的名字,又叫大叶树,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。
2.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,小结: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、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,因为它树木笔直,生命力强,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。因此,人们都很喜欢它。
3.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。(从整体入手)
(二)讲读课文(从整体到部分)
[讲读第一段] (从整体到部分)
1.看图、听读、思考:大戈壁什么样?白杨树什么样?
2.默读思考: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?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?(划出主要词句)
3.读后讨论。 (通过解词析句理解、体会)
(1)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?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?作者要写白杨,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?
(2)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?“高大挺秀”的“秀”字怎么讲?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?
[讲读第二段]
1.学生自由读,思考: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?
2.读后讨论交流。
(1)这里的“一位旅客”指谁?这里的“卫士”指什么?为什么不用“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”呢?
(2)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。思考:谁说的话是主要的?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?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?
(3)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:“表白”怎么讲?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?
3.划出句中的关联 ……此处隐藏6380个字……摸、介绍、边疆、陷入
3.默读课文1-3自然段,画出词句体会白杨的生长环境,指名说。(板书:没有……没有……没有……)
过渡:茫茫的大戈壁,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,然而却有一点绿色,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。
三、品读课文,抓住重点
本文中爸爸是如何介绍白杨的呢?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,用笔画出爸爸是介绍白杨的话。指名回答。
(出示: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。哪儿需要它,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,长出粗壮的枝干。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,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,不软弱,也不动摇。)
学生自由品读后与同学交流,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。通过读读议议,悟出白杨树的品格:高大挺秀,生命力顽强。
指导学生有感情地个性朗读这段话。师:同学们,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哪个词语?为什么?(板书:“哪儿……哪儿……”“不管……不管……总是……”)
[出示: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。需要它,它就在( )很快地生根发芽,长出粗壮的枝干。师:请同学们展开想象,白杨树还会在哪儿生长呢?填入( ),读给大家听。]
教师引读,领悟白杨的精神美。
漫天的风沙吹打着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,不软弱,也不动摇;
冰冷的雨雪覆盖着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,不软弱,也不动摇;
长时的干旱炙烤着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,不软弱,也不动摇;
肆虐的洪水浸泡着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,不软弱,也不动摇。
四、研读课文,体会内涵
(出示: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?不是的,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。)
研读“自己的心”,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,触景生情,借白杨表达了自己的志向,即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。
观看视频《***生产建设兵团》,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,深切感受建设者为开发西部,保卫祖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。
感情朗读:当我们体会到爸爸的感人情怀和良苦用心,当我们重温老一辈边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,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?
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,孩子们不能理解。这使爸爸陷入了沉思。爸爸在沉思什么呢?又为什么微笑呢?请大家读读课文14--16自然段,用心想一想。
学生自学,小组讨论,全班交流。
(出示:突然,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,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,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,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。
体会爸爸的心愿: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,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。
5.升华情感
师:几十年过去了,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,成为了建设边疆的中坚力量。如今的***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(出示:《美丽繁荣的***》)如今,昔日的孩子已经为人父,为人母了,他们早已明白了当年爸爸的心,早已读懂了白杨。他们现在会说什么呢?
(出示:爸爸,我们读懂了白杨,读懂了你的心,_________________。)
写完后指名说。
五、回复全文,总结提升
归纳中心思想:作者借白杨,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,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。
感情朗读,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
小练笔:用上“哪儿……哪儿……”“不管……不管……总是……”等词语,夸一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。
推荐阅读
阅读链接诗歌《帐篷》。
对比阅读《白杨》和《白杨礼赞》,激发学生学习《白杨》的兴趣。
六、作业
1.抄写本课生词。
2.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。
《白杨》教案 篇7教学目标
知识与能力:理解课文,学习边疆建设者的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。背诵指定的段落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。
过程与方法:让学生主动学习,合作探究。
情感与价值观: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质。
教学重点
理解课文,背诵指定的段落。
教学难点
理解“爸爸”的话。
教学方法
自主、合作、探究
教学用具
多媒体
定向示标
1、导语
3月12日是什么节日?你在这一天做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(一分钟演讲)那么,白杨树还有什么特点呢?好!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杨的世界。板书:白杨
2、复习
检测题。适当点拨,回答:2分钟
(1)白杨,又叫( )、( )。在我国( )广泛种植,文中的白杨生长在( )。
(2)课文写一位在( )工作的父亲,向( )介绍( )的事。
3、示标。
(1)理解课文,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。
(2)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指定的段落。
(3)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。读、记:1分钟。
自学指导一:
思考题一:白杨树有什么特点?
自学方法:
1、画出描写白杨树的句子。
2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白杨树的特点。
3、各种形式的朗读。
导学释疑一:汇报:
1、逐句理解“爸爸”的话。抓住“从来”、“哪儿……”等词理解白杨的特点。
2、多媒体演示:戈壁滩。
3、各种形式的朗读。
老师适当点拨,学生汇报。板书:适应性强,坚强不屈。6分钟。
自学指导二:
思考题二:“爸爸”的心愿是什么?
自学方法:
1、画出你们知道的,推想你们不知道的。
2、此时,你学会了什么?老师巡视,学生自学讨论。2分钟。
导学释疑二:
汇报:
1、读学生们知道的段落。
2、交流学生们不知道的。
3、揭示出“爸爸”的心愿。
4、再读“爸爸”的话。老师点拨。板书: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。5分钟。
自学指导三:
思考题三:“爸爸”望着白杨树,为什么又微笑呢?
自学方法:读最后一自然段,边读边想。老师巡视,学生自学讨论。2分钟
导学释疑三:
汇报:
1、微笑的原因。
2、你想对“爸爸”说什么?
3、“爸爸”只是在赞美白杨树吗?老师点拨。画小白杨,板书:借物喻人。3分钟。
合作探究:
个人—小组—师生 老师点拨,解答疑难。4分钟。
自主测评
1、事物—做人的道理
白杨—无私奉献
蜡烛—……
……—……老师点拨。练习。10分钟。
2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。
3、说一说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。
文档为doc格式